9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海上丝路共建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交流会暨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共同体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60多个海上丝路共建国家、多个国际组织及高端智库,以及相关部委、沿海省市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代表等共300余人现场参会,2000余名代表线上参加。
会议旨在总结工作经验,加强交流互鉴,为海上丝路共建国家提升海洋治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推动海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促进蓝色经济发展,助力更多务实海洋项目落地,增进各国民生福祉。
会上宣布启动“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共同体”,并发布中国海洋基金会支持该共同体的八项行动及五类公共产品,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海洋空间规划汇编》《海洋生态保护和减灾成果〈案例集〉》《中国支持海上丝路国家建设重点项目集》《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工具包》及《“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报告(2025)》。会议还设立4个平行论坛,围绕海洋空间规划与蓝色经济、绿色智能港口与港口经济、海岸带综合管理与向海经济、海岛经济发展与防灾减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记者了解到,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自2018年启动“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以来,已与21个国家及10余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取得多项务实成果:完成21国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形成百余份专题报告并获多国采纳;举办30多期培训,覆盖40多国近4000名官员与技术人员;连续5年发布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报告,开展太平洋岛国海平面变化研究;举办30余场国际活动,服务数百家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共同体及多个合作支撑平台,持续拓展由中国引领的海洋合作网络。
扫描关注
直播app